學習支援概覽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融合教育組成員包括助理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習支援組教師代表、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和各學科教師等,以全校參與模式,與教務組、訓輔組、生涯規劃組等協作,共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同工,包括一名教學助理協助支援學生,同時,外購的專業服務包括:情緒及行為問題需要支援服務、共融活動、生涯規劃活動或課程等。本校亦按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本校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並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家長日及手機應用程式「公理通訊」促進學校及家長之間的溝通及合作。本校亦已按教育局指引安排一定數量的教師修讀照顧學習差異課程初級及高級,並積極邀請不同機構及專業人士,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培訓。

 

推行「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的政策、資源及支援措施

 

I.政策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 本校著重師生關係,積極建立正面校園及關愛文化,透過不同活動及渠道,讓學生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找回人生方向。

- 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II.資源

    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本校獲教育局增撥的額外資源包括:

 

  • 學習支援津貼共$338,513(預計),用以增聘一名支援教師,以及外購社交訓練小組服務、舉辦共融活動,提供合適特殊教育學生需要的生涯規劃活動或課程,以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III.支援措施 及資源運用方式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學術上需要特別支援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 成立「融合教育小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務組代表教師、班主任、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和各學科教師等,以全校參與模式與其他科組包括教務組、訓輔組、生涯規劃組等協作,共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 增聘一名支援教師與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 在教師協助下,安排支援教師每天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全人輔導,不止是學業上,更透過共同參與課外活動,建立學生自信及提供情緒支援;
  • 在教育心理學家的協助下,支援教師檢視現有教學模式,透過多元教學支援學生,提高學習動機,以及檢討課業分層設計模式,是否切合學生需要及學習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額外資源,為讀寫障礙學生添置讀屏軟件及語音轉換文字軟件,讓他們更能投入學習;
  • 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並透過課堂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果,適時向家長報告或安排支援教師/心理學家等與家長會面,匯報學生的學習進展。
  • 購買小組服務,由社工統籌,為有情緒問題及欠缺社交技巧的學生提供訓練,以改善他們處理情緒的技巧及社交技巧,以應付學習要求;
  • 學校安排班主任及「融合教育組」代表於學期初與家長會面時提供學生支援摘要,以讓家長知悉學生接受的支援層級、措施和服務;
  • 透過家長日及訊息交流平台促進家校及家長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並提供家長教育,例如講座,讓家長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特別是情緒健康欠佳的學生;
  • 及邀請不同機構/有關專業人士,為教師提供相關培訓,以及鼓勵教師主動參與教育局、香港教育大學等有關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