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

 

通識科的背景

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學制開始,通識科成為繼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和數學科後第四科高中核心科目。

實踐推行「新高中通識教育」成為高中必修科政策的理念和動機,是由於近年香港大專學生的競爭力不斷被質疑,而大部份批評認為,本港學生缺乏創造力、獨立且多角度的思考能力,未能回應高度競爭的國際環境和社會發展(容萬城,2005)。為了回應上述的問題,「新高中通識教育」的課程設計旨在加深學生對他們自身、社會、國家和世界的理解;幫助學生透過處理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建立多角度和獨立的思考,建立個人的價值觀,並且加以反思,使他們能夠作出抉擇和判斷,最終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李志雄,2005)。

 

校本教學理念和策略

公理高中書院通識科一直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精神,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建構知識、技能和態度,除了能應付中學文憑試之外,也能夠成為一位有識見、理性、對國家負責任的國民。

 

  • 由學生出發,考察和專題研習

首先,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校通識科會不同議題作為教學切入點,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其次,探究式學習是本科的關鍵,我們會安排不同的校外考察活動,擴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成效。

 

  • 跨單元學習

我們深信,通識科要求學生具備多角度的思維能力,並在答題中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為了讓學生對公開考試有充份準備,本校通識科會為中五和中六年級的學生開設跨單元學習主題,除了教授與公開試相關的答題技巧外,也透過不同的跨單元議題,組織學生在各個單元學到的概念知識。

 

  •  小步子學習,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本校以因材施教的理念辦學,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了照顧不同學習需要,本校通識科的課程編排由淺入深,務求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

 

結語

通識科的設立原意是回應社會的發展。公理高中書院通識科一直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精神,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建構知識、技能和態度,除了能應付中學文憑試之外,也能夠成為一位有識見、理性、對國家負責任的公民。

 

參考資料

容萬城 (2005)。〈香港教育改革與「新高中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挑戰〉。《香港教師中心學報》 ,Vol. 4, 頁43-53。

李志雄(2005)。〈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設計與發展〉。香港教育學院基礎教育學院主辦「從綜合人文科到通識教 育科:推行統整學習的挑戰與機會」研討會。

 

除了於校內上課,同學還會到校外參與學習活動